北京京云律师事务所,欢迎您!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1:00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法律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法律知识News Center

专业房产拆迁律师服务机构,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

农村房屋被强拆后公安机关立案全流程:从报警到追责的法律指引
更新时间:2025-11-17

农村房屋被强拆时,公安机关的立案调查是追究违法者刑事责任的关键环节。然而,实践中常出现“报警无果”“立案难”等问题。本文结合《刑法》《刑事诉讼法》及最新司法解释,解析公安机关立案的标准、流程与企业维权策略。

一、公安机关立案的法律依据与条件

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五条,公安机关立案需满足:

有犯罪事实:强拆行为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非法侵入住宅罪(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或滥用职权罪(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

需追究刑责:犯罪事实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如故意毁坏财物损失达5000元以上;

属于管辖范围:强拆行为发生在公安机关辖区内,且无其他专门机关管辖。

典型情形:

行政机关未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直接组织人员强拆,可能涉嫌滥用职权罪;

强拆过程中打砸财物、限制人身自由,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或非法拘禁罪。

二、公安机关立案的四大核心流程

受案登记

企业或个人报警后,公安机关需当场制作《受案登记表》,并出具《受案回执》;

报警时需提供强拆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损失情况等基本信息。

初步调查

公安机关需在7日内完成初查,收集现场照片、视频、证人证言等证据;

调查重点:强拆主体身份、是否履行法定程序、是否存在暴力手段。

立案审查

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符合立案条件的制作《立案决定书》;

不符合条件的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告知复议权利(3日内申请复议,7日内复核)。

侦查与移送审查起诉

立案后,公安机关需在2个月内侦查终结,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侦查阶段,企业可委托律师申请查阅案卷、提交证据材料。

三、企业推动公安机关立案的实操策略

报警技巧

多渠道报警:同时拨打110、前往派出所报案,并留存报警记录;

明确诉求:报警时强调强拆行为的违法性(如未申请法院执行、使用暴力),要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提供线索:提交强拆参与人员的身份信息、车辆牌照、政府文件等证据。

证据固定要点

现场证据:拍摄强拆过程视频,记录参与人员制服标识、政府车辆信息;

损失证据:整理屋内物品清单,委托评估机构出具损失报告;

程序证据:留存政府公告、催告书、补偿决定等文件,证明其未履行法定程序。

应对不予立案的救济途径

申请复议: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3日内向原公安机关申请复议;

申请复核:复议被驳回后7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核;

提请检察院立案监督:向同级检察院提交《立案监督申请书》,要求检察院督促公安机关立案。

四、最新司法解释与地方实践

2025年最高检立案监督新规

最高检《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明确,对行政机关未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检察院可制发《检察建议书》督促移送;

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决定有异议的,检察院可要求公安机关说明理由,必要时直接立案侦查。

江苏地区实践

江苏省公安厅《关于规范强制拆除案件办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强拆案件实行“一案一查”,对涉嫌犯罪的必须立案;

南京、苏州等地设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强拆案件线索的实时移送。

五、企业维权的风险防范与注意事项

避免二次伤害

强拆发生时,企业人员需优先保障人身安全,勿与强拆人员发生肢体冲突;

及时转移贵重物品,防止被毁损或哄抢。

法律程序合规

严格按法定时限申请复议、复核或立案监督,避免超期丧失救济权利;

委托律师介入时,选择有刑事诉讼经验的律师团队。

舆论监督与政府沟通

通过合法渠道反映问题,避免网络炒作;

可向当地纪委监委举报行政机关违法强拆行为,形成监督合力。

结语

农村房屋被强拆后,公安机关立案是追究违法者刑事责任的关键一步。企业需通过“固定证据+依法报警+多渠道救济”的策略推动立案,并借助最新司法解释与地方实践增强维权效果。在法治中国背景下,任何违法强拆行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企业权益终将得到保障。

  2025-11-17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38-1029-1697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