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房产拆迁律师服务机构,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
2025年,常州市新北区某电子元件厂因轨道交通建设面临拆迁。企业主王先生发现,拆迁方提出的补偿方案中,厂房重置价仅按2800元/平方米计算,而周边同类厂房市场价已超4500元/平方米。更令他困惑的是,搬迁补助费标准模糊,设备迁移补偿未明确计算方式。这一案例折射出常州房屋拆迁中的核心问题:补偿标准是否透明?安置政策能否覆盖实际损失?本文将从法律框架、补偿计算、争议解决三个维度,深度解析常州2025年拆迁新政。
一、补偿标准:从“重置价”到“市场价”的跨越
根据《常州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及2025年最新修订的《常州市市区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补偿标准已形成“双轨制”:
国有土地房屋:以征收决定公告日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为准,由省住建厅备案的评估机构按市场比较法评估。例如,天宁区某临街商铺评估价达6.2万元/平方米,较2020年上涨38%。
集体土地房屋:采用“宅基地区位补偿价+房屋重置成新价”模式。宅基地区位补偿价参照周边普通商品房均价,由区县政府每两年调整一次;房屋重置成新价按结构划分标准:框架结构3800元/平方米、砖混结构3200元/平方米、钢结构厂房2800元/平方米。
案例分析:武进区某机械制造企业拆迁中,厂房为钢结构,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成新率80%。按公式计算:
房屋补偿=2800元/㎡×5000㎡×80%=1120万元
加上宅基地区位补偿(按周边工业用地基准地价1200元/平方米计算),总补偿额达1720万元,较2020年标准提升25%。
二、安置政策:从“实物补偿”到“多元化选择”的升级
2025年常州安置政策呈现三大创新:
购房卡安置:被征收人可领取“购房卡”,在政府指定的“房源超市”选购商品房,补贴金额最高达被征收房屋评估价的15%。例如,钟楼区某居民选择购房卡安置,用原房屋评估价300万元的1.15倍(345万元)购置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新建住宅。
预赔付制度:对评估报告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企业可申请先予执行部分补偿款。新北区某企业通过专家库鉴定,在评估报告出具后15日内即获得30%预赔款(480万元),保障了搬迁期间的资金周转。
历史建筑保护:1980年前建造的房屋,成新率按实际使用年限折算后上浮20%。天宁区某清代古宅因这一条款,补偿标准从原评估价2.1万元/平方米提升至2.52万元/平方米。
法律支撑:根据《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常州通过“购房卡+预赔付”模式,将补偿时效从传统模式的“搬迁后30日”缩短至“评估后15日”,显著降低被征收人风险。
三、争议解决:从“行政协调”到“司法保障”的全链条机制
评估异议权:被征收人对评估报告有异议的,可在收到报告后10日内申请复核,或向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2025年常州建立“评估专家库”,随机抽取估价师、律师、学者组成鉴定委员会,确保中立性。
行政复议与诉讼: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在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或直接提起行政诉讼。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25年数据显示,拆迁类案件行政机关败诉率达32%,较2020年上升18个百分点。
强制执行审查:拆迁方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前,需提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新北区人民法院在审理某企业拆迁案时,因拆迁方未提供员工安置方案,裁定驳回强制执行申请。
典型案例:2025年3月,武进区某化工企业诉区政府案中,法院认定拆迁方未按协议约定支付停产停业损失(按前3年平均利润的80%计算),判决区政府10日内支付补偿款1.2亿元及滞纳金360万元,并强制执行其名下3宗商业用地拍卖款优先受偿。
结语
常州2025年拆迁新政通过“市场定价+多元安置+司法保障”的组合拳,构建了更透明的补偿体系。对企业主而言,关键要把握三点:
签订协议前,核对评估机构资质及报告有效期(12个月);
搬迁前,通过“常州拆迁数字平台”查询补偿款专户信息;
争议发生时,优先申请行政复议或专家鉴定,降低诉讼成本。
正如王先生在胜诉后所言:“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企业生存的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