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房产拆迁律师服务机构,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
2025年,某二线城市地铁建设项目中,拆迁方未公示补偿方案即启动搬迁,导致被拆迁户王某的商铺因停产停业损失未获补偿。王某通过法律程序,最终获得补偿款及利息共计120万元。这一案例凸显了拆迁征收方案透明度的重要性。
法律程序与维权步骤
方案合法性审查
根据《征收条例》第10条,补偿方案需经“论证-公示-听证”三阶段。被拆迁人可重点核查:
是否召开听证会并采纳合理意见(《条例》第11条)。
评估机构是否由被拆迁人协商选定(《条例》第20条)。
补偿标准是否低于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条例》第19条)。
异议表达机制
听证会参与:在方案公示期内,被拆迁人可联名申请听证,要求调整补偿标准或增加安置房源。
信息公开申请: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7条,可要求拆迁方公开征收决定、资金预算、房源信息等文件。
行政救济路径
复议前置:对补偿决定不服的,需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方可起诉(《行政复议法》第23条)。
诉讼策略:在行政诉讼中,可同时主张程序违法(如未公示方案)和实体违法(如补偿标准过低)。2025年最高法判例明确:法院应全面审查征收决定的合法性,而非仅审查补偿数额。
紧急救济措施
若遭遇强拆风险,可依据《行政强制法》第44条申请“停止执行”,或向法院申请诉前禁止令。例如,2025年6月,杭州市某区法院在拆迁纠纷中发出首份“禁止强拆”裁定,有效保障了被拆迁户的财产安全。
实务技巧
证据固定:对房屋现状、室内物品进行公证录像,防止拆迁后证据灭失。
律师介入时机:在方案公示阶段即委托律师审查合法性,比事后维权成本降低60%以上。
媒体监督:对重大违法拆迁行为,可通过政务平台或媒体曝光,形成舆论压力。
结语
2025年,随着《征收条例》实施细则的完善,拆迁补偿纠纷的解决路径更加清晰。被拆迁人需牢记:协商是基础,复议与诉讼是保障,证据收集是核心。在法治框架下,理性维权既能维护自身权益,也能推动拆迁行为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