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房产拆迁律师服务机构,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
公房拆迁中的“拆1补1”原则,旨在保障承租人的居住权益。然而,实践中因房屋性质、产权归属等问题,常引发补偿标准争议。本文结合2025年最新政策与典型案例,解析“拆1补1”的适用范围及法律风险。
案例分析:徐行镇公房拆迁补偿纠纷
2025年,徐行镇某直管公房因航道项目需拆迁,承租人赵某居住的房屋面积为40平方米。拆迁方提出“按40平方米原面积安置”,但赵某主张“应按市场价补偿差价”。双方协商未果,赵某诉至法院。
争议焦点:
“拆1补1”是否包含市场价补偿?
法院认为,根据《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直管公房拆迁时,住宅房屋按户偿还,每户50平方米以内不结算差价,超面积部分按成本价结算。赵某的房屋未超50平方米,应按原面积安置,无需结算差价。
装修补偿:
法院依据评估报告,判决拆迁方另行补偿赵某装修损失8万元。
最新政策与法律框架
“拆1补1”的适用范围
直管公房:
住宅房屋:按户偿还,每户50平方米以内不结算差价,超面积部分按成本价(约3000元/平方米)结算。
非住宅房屋:实行“拆一还一不结算差价”。
自管公房:补偿标准由产权单位与承租人协商确定,但不得低于直管公房标准。
补偿内容构成
房屋补偿:按原面积或评估价值补偿。
搬迁补助费:按户籍人口每人5000元标准发放。
临时安置费:按15元/平方米·月支付,最长不超过24个月。
停产停业损失:按近三年平均利润的60%补偿,最长不超过12个月。
法律实操建议
承租人权利主张要点
核查公房性质:确认房屋为直管公房还是自管公房,直管公房适用政府定价,自管公房可协商补偿。
主张装修补偿:保留装修发票、照片等证据,通过评估机构确定补偿金额。
异议程序:对评估报告有异议的,可在收到报告10日内申请复核,或向上海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申请专家鉴定。
拆迁方合规要点
公示补偿方案:在拆迁范围内公示补偿标准、评估机构选择方式等,保障承租人知情权。
签订书面协议:与承租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明确补偿内容、支付时间及违约责任。
强制执行限制:未达成补偿协议前,不得强制拆除,否则构成违法。
争议解决路径
行政复议:对拆迁决定不服的,60日内向区政府申请复议。
行政诉讼:直接向合同履行地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违法拆迁行为。
协商调解:通过街道办、居委会等第三方机构调解,降低诉讼成本。
结语
公房拆迁的“拆1补1”标准,均需结合具体政策与法律条文进行判断。企业及个人在面临拆迁时,应提前核查产权状态、签订书面协议、保留关键证据,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