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房产拆迁律师服务机构,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
近年来,商业地产因其投资属性受到关注,但购房者常陷入认知误区:购买商铺是否占用首套房名额?这一疑问涉及房屋性质认定、信贷政策及地方调控差异。本文结合法律条文、典型案例及2025年最新政策,解析商铺与首套房资格的边界。
一、商铺与住宅的性质差异:法律如何界定?
根据《民法典》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规范商业性办公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商铺属于“商业服务用地”,土地使用年限为40年或50年,其交易、贷款政策与住宅(70年产权)完全分离。首套房资格的认定通常基于以下条件:
房屋用途:仅限住宅,商铺、写字楼等非居住用途房产不纳入统计;
产权登记:以不动产登记系统中“住宅”类房产数量为准;
贷款记录:银行征信系统仅核查住房贷款记录,商业贷款不影响首套房认定。
案例:2025年南京购房者李某先购买一套商铺(贷款300万元),后购置首套住宅时,银行根据其征信记录(无住房贷款)及房产登记信息(无住宅),仍按首套房政策发放贷款(首付20%、利率3.85%)。
二、地方政策差异:哪些城市可能“例外”?
尽管国家层面明确商铺不占用首套房资格,但少数城市为抑制投机,曾出台“从严政策”。例如:
限购城市特殊规定:2020年杭州曾短暂试行“将商业房产纳入家庭住房套数统计”,但因市场反应强烈,于2021年废止;
信贷政策联动:部分银行内部风控规则中,若购房者名下有超过2套商业房产,可能提高住宅贷款审批门槛,但此为银行自主行为,非政策强制要求。
法律依据: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2条:“房地产转让、抵押时,房屋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抵押”;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首套房认定以家庭为单位,核查名下住宅登记及贷款记录”。
三、实务建议:如何规避潜在风险?
签约前核查产权:要求开发商出示《不动产权证书》,确认土地用途为“商服用地”;
贷款预审:向银行申请贷款预审,明确商业贷款与住房贷款互不影响;
关注地方细则:通过当地住建局官网或12345热线,确认所在城市是否将商业房产纳入限购统计;
合同条款明确:在购房合同中约定“若因政策变化导致首套房资格受影响,开发商需承担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