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房产拆迁律师服务机构,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城市更新速度快,拆迁工作频繁且复杂。动迁补偿款的分割往往涉及家庭成员、房屋共有人等多方利益,容易引发纠纷。上海市的拆迁政策不仅规定了补偿款的计算方式和范围,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补偿款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割原则和比例。了解这些影响,对于相关当事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妥善处理家庭内部关系至关重要。
相关法律法规依据
上海市动迁补偿款分割主要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沪府令〔2021〕30 号)以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房屋征收补偿利益分割民事纠纷研讨会会议纪要》等法律法规和司法文件。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是征收补偿的对象,补偿款应归所有权人所有。《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补偿款的组成,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补偿、搬迁费、临时安置费、停产停业损失补偿、奖励费等,并对各类补偿的计算标准和发放对象作出了规定。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会议纪要则针对司法实践中补偿款分割的常见问题,如同住人认定、产权人与同住人之间的分割比例等作出了详细指引,为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提供了重要参考。
拆迁政策对补偿款分割的具体影响
补偿款组成影响分割范围:上海市拆迁政策明确了动迁补偿款的组成部分,不同组成部分的归属和分割方式不同,直接影响分割范围。
被征收房屋价值补偿:这部分补偿主要归房屋产权人所有。如果房屋为夫妻共同财产,则该部分补偿款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或继承时应进行分割;如果房屋为多人共有,则根据共有份额进行分割。
搬迁费、临时安置费:一般归实际居住在被征收房屋内的人员所有,用于弥补其因搬迁和临时安置产生的费用。
停产停业损失补偿:针对用于生产经营的被征收房屋,该部分补偿归实际经营人所有。
奖励费:包括签约奖励费、搬迁奖励费等,通常根据是否在规定期限内签约、搬迁等情况确定发放对象,一般归房屋产权人及同住人共有。
同住人认定影响分割主体:上海市拆迁政策中对 “同住人” 的认定是补偿款分割的关键。根据相关规定,同住人是指在征收决定作出时,在被征收房屋处具有常住户口,并实际居住生活一年以上(特殊情况除外),且本市无其他住房或者虽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难的人。
被认定为同住人的,有权参与动迁补偿款的分割;未被认定为同住人的,一般无权参与分割。例如,房屋产权人的成年子女,若在被征收房屋内有常住户口,且实际居住满一年以上,本市无其他住房,则可被认定为同住人,参与补偿款分割。
特殊情况如因结婚、出生等原因户口迁入被征收房屋,未实际居住但符合其他条件的,也可能被认定为同住人。
房屋性质影响分割方式:不同性质的房屋(如私房、公房),其动迁补偿款的分割方式不同。
私房:产权清晰,补偿款主要归产权人所有,同住人可根据政策获得相应的安置补偿。
公房:承租人是签订征收补偿协议的主体,补偿款由承租人和同住人共同分割,一般遵循一人一份、均等分割的原则,但也会考虑实际居住情况、有无其他住房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案例分析
[上海市某公房动迁补偿款分割案例]:上海市某区一套公房面临动迁,该公房承租人为张某,户籍在册人员有张某、其妻子李某、儿子小张(已成年)、张某的母亲王某。其中,张某、李某和小张在该房屋内实际居住满 5 年,王某因身体原因在外地子女家居住,未在该房屋内实际居住,但王某在本市无其他住房。
根据动迁政策,该房屋的动迁补偿款共计 500 万元,包括房屋价值补偿 200 万元、搬迁费 5 万元、临时安置费 10 万元、签约奖励费 150 万元、搬迁奖励费 135 万元。
首先认定同住人:张某、李某、小张在被征收房屋处有常住户口,实际居住满一年以上,且本市无其他住房,属于同住人;王某虽未实际居住,但在本市无其他住房,且符合特殊情况,也被认定为同住人。
房屋价值补偿 200 万元归承租人张某代表的家庭共有,由张某、李某、小张、王某共同分割。
搬迁费 5 万元、临时安置费 10 万元归实际居住的张某、李某、小张所有。
签约奖励费 150 万元、搬迁奖励费 135 万元由张某、李某、小张、王某共同共有,均等分割。
最终,经协商,张某、李某分得 200 万元,小张分得 150 万元,王某分得 150 万元,各方均表示满意。
从该案例可以看出,上海市拆迁政策中对同住人的认定、补偿款组成的规定,直接影响了补偿款的分割主体和分割比例,确保了分割的公平合理。
应对建议
明确自身身份和权利:在动迁补偿款分割前,相关当事人应明确自己是房屋产权人、承租人还是同住人,了解自己在补偿款分割中享有的权利。
收集相关证据:收集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证据,如户口簿、房屋产权证、租赁合同、实际居住证明等,以及与补偿款相关的证据,如征收补偿协议、补偿款计算明细等,为分割补偿款提供依据。
协商解决优先:家庭成员之间应尽量通过协商方式解决补偿款分割问题,充分考虑各方的实际情况和利益需求,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书面协议,避免矛盾激化。
依法提起诉讼:如果协商不成,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拆迁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判决。在诉讼过程中,要充分提供证据,阐述自己的主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