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房产拆迁律师服务机构,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
离婚后发现财产分割不公,是许多当事人面临的困境。2025年《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二)明确,可通过协商、诉讼等途径重新分割财产。本文结合典型案例与最新司法解释,系统解析离婚后财产分割不公的救济路径与实务操作。
一、法律框架:离婚后财产分割的法律依据
1. 法定分割原则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法院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原则判决。若发现对方隐藏、转移财产,可依据第一千零九十二条请求再次分割。
2. 特殊情形处理
房产分割:如嘉兴市南湖区案例中,陆某婚前购房婚后共同还贷,法院判决增值部分补偿姚某11万余元。
债务分担:共同债务需共同承担,个人债务由个人负责。如黄某父亲为其购房并注明“仅赠与黄某”,该房产不视为共同财产。
二、典型案例解析与实务要点
案例1:姚某与陆某房产分割案
嘉兴市南湖区法院审理的案例中,陆某婚前购房婚后共同还贷25万元,房产增值至180万元。法院判决陆某补偿姚某11万余元,体现对共同还贷及增值部分的保护。
案例2:张某与王某房产分割案
海盐县法院案例中,张某与王某婚前共同出资购房,产权登记为按份共有(张某30%、王某70%)。法院综合考虑婚姻存续时间、子女抚养等因素,判决房产归王某所有,补偿张某36.15万元。
三、维权路径与实务策略
1. 协商与调解
补充协议:双方可就未分割财产重新协商,签订补充协议明确分配方案。
调解机构:通过法院、妇联、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机构进行调解,降低诉讼成本。
2. 诉讼救济
重新分割诉讼:发现对方隐藏、转移财产的,可在离婚后三年内提起诉讼请求重新分割。如苏州市吴江区案例中,女方发现男方转移财产后,通过诉讼获追加补偿。
撤销或变更协议:若离婚协议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可请求法院撤销或变更。如北京市司法局案例中,董女士因重婚婚姻无效,获50%房产份额。
3. 证据收集与固定
财产线索:收集银行流水、购房合同、车辆登记证等,证明财产存在及归属。
过错证据:如对方重婚、家暴等证据,可主张损害赔偿及多分财产。
4. 最新政策动态
2025年《民法典》司法解释(二)强化“穿透式审查”原则,对隐藏、转移财产行为加大打击力度。无锡市试点“离婚财产智能评估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财产价值,减少评估争议。
结语
离婚后财产分割不公需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当事人应通过证据固定、程序选择维护权益。法院在裁决时会综合考虑财产来源、过错程度、子女抚养等因素,实现公平与保护并重。唯有法治化、透明化的救济机制,方能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减少争议。
上一篇:老人去世后,兄弟姐妹欲平分遗产,继承人的权益该如何保障?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