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云律师事务所,欢迎您!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1:00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法律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法律知识News Center

专业房产拆迁律师服务机构,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

强制拆迁程序问题:如何以法律之盾守护权益防线?
更新时间:2025-09-22

2025年8月,河南某市发生一起因程序违法引发的强拆纠纷:拆迁方未履行法定公告程序,且在补偿协议未达成的情况下,凌晨组织人员强行拆除居民房屋。被拆迁人李某通过行政诉讼,法院最终确认强拆行为违法,并判决赔偿损失127万元。这一案例暴露出强制拆迁中程序违法的普遍性,也凸显了依法维权的重要性。本文将从法律程序、救济途径及典型案例出发,解析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有效应对程序问题。

一、强制拆迁的法定程序:五步筑牢合法性基石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行政强制法》及司法实践,合法强制拆迁需严格遵循以下程序:

征收决定与公告

市、县级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需在征收范围内公告,明确征收范围、补偿方案及救济途径。例如,2025年北京某项目征收公告中,详细列明了货币补偿标准(按周边房价1.2倍计算)及产权调换房源位置,确保被征收人知情权。

补偿安置协商与决定

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需就补偿方式、金额等签订协议。若协商未果,政府应依法作出补偿决定,并附具补偿金额、专户存储账号等材料。2024年上海某案例中,因补偿决定未明确产权调换房屋面积,法院判决撤销决定并责令重新作出。

催告与救济期

被征收人在收到补偿决定后,享有60日行政复议期和6个月行政诉讼期。若逾期未搬迁,政府需书面催告,载明履行期限及陈述申辩权。某地拆迁部门曾因未履行催告程序,被法院认定强拆违法。

司法审查与执行

政府需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补偿决定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法院将审查程序合法性、补偿合理性及公共利益必要性。2025年最高法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某地政府因未提供补偿款专户存储证明,申请被法院驳回。

证据保全与物品清点

强拆前需由公证机构对房屋及物品进行证据保全,制作物品清单并由双方签字。某地拆迁方因未清点贵重物品,被法院判决赔偿被拆迁人名表损失23万元。

二、程序违法的认定:四大红线不可触碰

实践中,以下情形构成程序违法:

未依法公告

拆迁方未在征收范围内公示征收决定、补偿方案或强拆决定,剥夺被征收人知情权。例如,2024年湖南某县因未公告补偿标准,强拆行为被判违法。

未听取陈述申辩

拆迁方未向被征收人送达催告书或拒绝听取意见,违反《行政强制法》第三十六条。某地拆迁办曾以“被征收人拒签”为由未留存送达记录,法院认定程序违法。

违反“先补偿后拆迁”原则

未足额支付补偿款或提供周转用房即实施强拆,构成实质违法。2025年浙江某案例中,拆迁方仅支付50%补偿款即强拆,法院判决赔偿剩余款项及利息。

采用非法手段逼迁

通过断水、断电、威胁等方式迫使搬迁,违反《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七条。某地开发商因雇人泼油漆逼迁,负责人被以寻衅滋事罪判刑1年。

三、维权路径:从协商到诉讼的全流程策略

协商与行政复议

被征收人可先与拆迁方协商补偿方案,或向上一级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例如,2024年山东某案例中,被征收人通过复议促使政府将补偿标准从1.1倍提升至1.3倍。

行政诉讼:确认违法与赔偿

若强拆已发生,被征收人可在6个月内起诉,请求确认强拆违法并索赔。需注意:

证据收集:保存征收公告、补偿决定、强拆现场视频等材料;

赔偿范围:包括房屋价值、搬迁费、停产停业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

司法实践:2025年最高法明确,违法强拆赔偿不得低于依法征收补偿标准。

刑事控告与监督举报

若拆迁方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滥用职权罪等,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某地拆迁办主任因违规强拆被以滥用职权罪判刑2年。

结语

强制拆迁程序是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的法治天平。从河南李某案到上海补偿决定撤销案,司法实践不断强化程序正义的价值。被征收人需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在征收各阶段保留证据、依法维权;拆迁方更应摒弃“效率优先”思维,将程序合规作为风险防控的第一要务。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拆得掉、稳得住、不反弹”的治理目标。

  2025-09-22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38-1029-1697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